中國戰斗機的涂裝經歷了哪幾個時期?殲-20戰機涂裝屬于哪個流派?
在過去的幾天里,我們對中國空軍頒布的最新的《空軍飛機噴漆和標志噴涂條例》進行了初步的解讀和討論。然而,這篇論文只是順便提及的中國空軍繪畫發展史,卻出乎意料地引起了讀者的極大興趣,并要求達·伊萬“完成”戰斗機繪畫發展史的全部。
殲-20戰機
因此,今天,讓我們回應讀者的要求,寫出從飛機出現之初到21世紀10年代,戰術飛機涂層發展的全部歷史。
美國F-22戰斗機
眾所周知,戰斗戰術飛機應該涂色的原因有以下三個:第一,便于在戰斗中隱藏或顯示;第二,便于在空中進行敵我視覺識別;第三,它是在飛機表面形成一層保護殼。這三個目標中的哪一個或幾個是優先的,通常是由特定的戰場環境或戰術要求、相關技術的研發水平,甚至飛行員的個人偏好決定的。
一戰期間:野蠻生長
讓我們以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剛剛進入戰場的戰術飛機為例。由于現階段戰術飛機制造相對簡單,技術相對原始,機載子系統也非常簡陋,與飛行和空戰相關的學科研發也相當落后,基本上都處于“摸著石頭過河”的狀態。現階段的飛機繪畫自然具有“野蠻成長”的特征。
Nieuport-17型雙翼戰斗機
例如,法國陸軍著名的N124中隊(即由美國志愿者組成的拉斐特飛行隊)使用的Nieuport-17雙翼戰斗機,整機采用帶彩條的乳白色油漆,機尾涂有法國三色旗以示識別,駕駛艙一側涂有“印度頭”,機翼桁架和螺旋槳保持木質原色;例如,德國最著名的賈斯塔11中隊(“紅色男爵”中隊)由“紅色男爵”里希霍芬上尉領導,在屬于它自己的福克博士1型三翼戰斗機上,整架飛機被涂成大紅色,以示“紅色男爵在這里”。團隊中的其他飛行員也紛紛效仿,盡可能地給他們的戰斗機涂上各種鮮艷的顏色,這樣Jasta 11戰斗機中隊就站在了盟軍一邊,贏得了“飛行馬戲團”的稱號。
Fokker Dr.1型三翼戰斗機
雖然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許多老戰士的繪畫表現出非常鮮明的個人特征,但在戰爭結束時,一些經過系統研究并考慮到繪畫“三個目的”的人體繪畫方案開始出現:例如,英國空軍裝備的“駱駝”戰斗機在戰爭后期開始出現,除了垂尾等部位外,體表基本上都涂有綠色迷彩漆;
Sopwith“駱駝”型戰斗機
在戰爭后期,德國人甚至開始嘗試分裂或菱形綠色迷彩畫,而整個機器使用迷彩畫除了個人識別色塊。這些戰斗機使用迷彩偽裝,可以有效地降低它們停在地面上低空飛行時在高空被目視發現的概率,這可以看作是戰斗戰術飛機在機體涂裝方面做出的一次非常有益的早期嘗試。
德軍的福克D-VIII型戰斗機
二戰期間:涂與不涂
從第一次世界大戰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二十年已經成為航空技術飛速發展的二十年。在這二十年間,作戰戰術飛機的繪畫開始走向“兩條路線”,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后,它正式呈現出兩個畫派。這兩個流派的區別很簡單,一個是“畫”,另一個是“不畫”。
涂
選擇“突”的作戰戰術飛機大多是前線戰斗機、戰場攔截飛機或夜間作戰戰術轟炸機,而海軍航空兵和魚雷攻擊機往往選擇“突”。這些選擇“涂漆”的飛機通常會在飛機表面涂上深綠色或灰綠色的色塊(海軍飛機主要是藍黑色),這很容易被在低空活動時從高空俯沖下來的空對空戰斗機發現。為了最小化地面防空火力在視覺上發現的距離,選擇被“涂”的戰斗機也會嘗試玩一些把戲。例如,夜航戰斗機和轟炸機可能會將飛機的下表面涂成黑色或深灰色,并選擇在涂色方案中分割顏色塊來摧毀彼此的。
美國海軍的F-4U艦載機
與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的“個人護理”和更加隨心所欲的人體彩繪方案相比,此時的人體彩繪方案已經得到了系統的研究,其重點在于隱藏自己而不是在戰斗中表現自己,并且在空戰中使用特定的顏色塊或數字來實現敵我的視覺識別已經變得相當標準化和形式化。
不涂
與五彩繽紛的“繪畫”流派相比,“非繪畫”流派要冷得多,這就是我們在以前的文章中提到的“鋁原色畫”。
B-17轟炸機
我們選擇不在機身表面涂任何彩色油漆的原因如下:首先,油漆工作也消耗制造工時,可能需要很長時間。對于戰時需要大規模制造的作戰戰術飛機,必須仔細計算每個工時;其次,飛機表面的油漆也被認為是重量。如果你想按照底漆、面漆和面漆的涂裝規定刷幾層,油漆用量可能高達數百公斤。對于一架飛機來說,更少的油漆也意味著更多的油和更多的炸彈;第三,在高空活動的飛機,如空對空戰斗機和戰略轟炸機,通過在飛機表面保持“無色”或“鋁原色”比將其涂成綠色更難被發現。
P-51野馬
因此,美國陸軍航空兵的B-17、B-29和P-51戰斗機作為代表,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第一次被涂上了只有清漆而沒有面漆的鋁原色。這些“銀光閃閃”的戰斗機和戰略轟炸機在高空飛往德國或日本的照片也成為二戰中的經典場景。
戰后:從鋁原色到第二代涂裝
戰后,美蘇兩大空軍國家為了大規模制造戰斗機,對新制造的空對空戰斗機和其他飛機基本采用“鋁原色加少量識別色塊”的涂裝方案。
米格-15和F-86佩刀
正如我們前面提到的,美國軍方生產的F-84、F-86和其他第一代戰斗機,甚至早期的第二代戰斗機如F-102、F-104和F-106的早期繪畫,都使用了鋁的原色。蘇聯空軍也不例外。鋁原色涂層也用于MiG -15、MiG -17、MiG -19,甚至早期的MiG-21ф-13。這種涂層方案對新成立的中國空軍有很大的影響。
雖然二戰后美蘇空軍一度使用“鋁原色”,但隨著戰場環境的變化和相關學科的進步,這種“鋁原色”很快被二戰后的第二代繪畫所淘汰。
第二代涂裝:乳白色
至于這幅“第二代”畫是什么樣子,也有兩種流派:第一,正如我們幾天前所說的,“畫出乳白色”,畢竟一方面,乳白色更容易反映核爆和生化戰爭條件下核爆產生的早期光輻射。有利于提高核打擊情況下的戰場存活率和艦隊可靠性;另一方面,乳白色更容易反射陽光。對于戰后電子設備越來越復雜、維護越來越麻煩的空軍來說,有必要在露天或野戰機場部署戰斗機,以最大限度地保證飛機的特殊運行。可靠(尤其是中國空軍);同時,與“亮瞎狗眼”鋁基色涂層相比,乳白色涂層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被發現的概率。
白色涂裝的殲-7戰斗機
例如,中國空軍在殲-7E/L/G或殲-8E/F/H上使用的白色涂層,顯然就是其中一個著名的代表。第二代繪畫:西方軍事力量更加精致。與中國空軍相比,他們所有的戰斗機都被漆成白色。此時,西方主要軍事大國的空軍在戰斗機的描繪上越來越科學化和精細化。
首先,一些帝國主義國家基于其全球作戰和全球干預的戰略,引入了區域涂裝的概念,并開始在特定的作戰區域使用不同的涂裝方案,如美國駐越南空軍的戰術轟炸機和近距離空中支援飛機等。,開始使用色彩鮮艷、亮度高的“越南畫”,可以更好地與東南亞的熱帶雨林融合,而歐洲的空軍集群開始使用較暗的色彩和較低的亮度,可以更好地與東歐的針葉林和雪原融合。
冷戰時期美國空軍駐歐的部隊F-4戰機
其次,迷彩偽裝與識別繪畫的研究開始更加系統化和專業化,精心設計和計算的分裂或迷彩偽裝與欺騙性繪畫開始出現,能夠有效縮短對手的發現距離,有效欺騙對手判斷情況。越南戰場上的F-4幽靈戰斗機
最后,“低能見度繪畫”的早期概念開始出現。例如,美國空軍在越南進行實戰研究后發現,與乳白色、軍綠色或類似顏色相比,灰白色和灰綠色的陰影在空戰中不太可能出現,而反射率低的涂料可以大大增強隱藏自身的效果。這使得這一時期西方空軍對戰斗機繪畫的研究和積累越來越深刻。與同期的中國空軍相比,它基本上打開了一代人到半代人的差距。
八十年代:低可視化
最后,在20世紀80年代,經過60多年的發展,許多流派的戰斗機繪畫開始融合并演變為“低能見度繪畫”。雖然對“低能見度涂裝”的理解不同于主要軍事大國采取的措施,但基本涂裝原則和涂裝方案基本相同:
幻影2000是80年代極具代表性的戰機
首先,在選擇涂料時,盡量選擇灰色、相對較暗和低反射率的涂料,如灰色、灰綠色或灰藍色。這些涂料在飛機上使用后比較低調,不容易反光,盡可能隱藏在天空中。
幻影2000的“低可視度涂裝”
第二,在視覺識別標記上,盡量減少明亮明顯的色塊。例如,使用紅色或藍色的較大的軍徽標記和戰術數字被灰色、灰藍色甚至挖空的數字和標記所取代。此外,機身表面上所有規則且易于在空中遠距離識別的物體都要盡可能地進行噴漆和擦除,例如涂成純黑色的機頭天線罩。
殲-20戰斗機(圖片來自網絡)
第三,在繪畫原則上,引入了大量所謂的“視覺隱身”概念,最大限度地注重戰斗中的自我隱蔽。從目前各大軍事強國戰斗機的涂裝來看,除了俄羅斯空軍的一些機型,如相對老舊的圖-95MS戰略轟炸機或蘇-34前線轟炸機被涂裝成“茄子”之外,大多數國家的空軍作戰戰術飛機基本上都接受了低能見度涂裝方案,其余無非是不同國家不同的涂裝細節。
那么,隨著戰術飛機的涂層已經發展到“低能見度涂層”階段,在不久的將來會迎來怎樣的發展,具有足夠理論研究和技術儲備的超材料能否在未來戰斗機的“光學隱身”性能上取得巨大成就,取決于下一代戰斗機的研發。
殲20隱形飛機模型
殲20隱形飛機模型(1:72)-北京軍事仿真飛機模型/81軍事模型
殲20隱形飛機模型【比例】:1:72
殲20隱形飛機模型【尺寸】:翼展:20CM左右,長30CM左右,整高16CM左右
殲20隱形飛機模型【材質】:鋅合金
殲20隱形飛機模型【顏色】:仿真黑色涂裝
殲20隱形飛機模型【重量】:包裝后重量:2KG左右。
殲20是成都飛機制造廠研制的中國第五代隱身重型殲擊機,采用兩臺國產渦扇10B發動機、DSI兩側進氣道、全動垂尾,鴨式布局。
該機于2010年10月14日完成組裝,2010年11月4日進行首次滑跑試驗。
戰斗機模型推薦